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新城投資官方微信,實時了解公司最新動態!
旅游業發展迎來新風向。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這是“全域旅游”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全域旅游發展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對此,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許峰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全域旅游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社會整體思路的轉變,對全域旅游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許峰提到,所謂全域旅游,不只是以往所說的景點、風景名勝、文化古跡等,還包括目的地的整體性打造,景區等于社區,社區就是景區,整個城市都是旅游區,這也是發達國家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全域旅游就是從旅游到休閑,從僅僅面向旅游者,到面向旅游者和當地居民,共同營造一個美好的社會生活環境,這實際上是全域旅游暗含的深遠道理。
發展全域旅游有章可循
雖然是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但在旅游界,全域旅游并非一個新事物。2015年,國家旅游局就提出了發展全域旅游。“十三五”開局以來,我國旅游業迎來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全域旅游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
去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規劃提到,“十三五”時期,我國旅游業將呈現五大發展趨勢,發展全域化就是其中之一。規劃寫道,以抓點為特征的景點旅游發展模式向區域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加速轉變,旅游業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科技、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等產業深度融合。
為何要發展全域旅游?規劃提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主要依靠景點景區、賓館飯店等基礎旅游要素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大眾旅游時代的要求。“十三五”時期,必須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思路,加快由景點旅游發展模式向全域旅游發展模式轉變,促進旅游發展階段演進,實現旅游業發展戰略提升。
規劃提出,圍繞全域統籌規劃,全域資源整合,全要素綜合調動,全社會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目標,在推動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創新規劃理念,將全域旅游發展貫徹到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各類規劃中,在旅游引領“多規合一”方面取得新突破;補齊短板,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在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推進融合發展,豐富旅游供給,形成綜合新動能,在推進“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實施旅游扶貧,推進旅游增收富民,在旅游精準扶貧方面取得新突破;規范市場秩序,加強旅游綜合執法,在文明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旅游業發展評價考核體系,在健全旅游業統計體系方面取得新突破;保護城鄉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在優化城鄉旅游環境方面取得新突破。
因地制宜創建示范區
國家旅游局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創建500個左右全域旅游示范區。對此,許峰表示,500個左右示范區,從數量上來說比較多,這可能是考慮要從面上展開,邊建設邊示范,邊示范邊優化,形成一個繁榮的局面。不過,全域旅游建設是一個新課題,所以示范區建設也很有難度和挑戰性。“全域旅游的示范區建設,應該因地制宜,有從不同程度、不同側面的示范,突出各自優勢,突出旅游在當地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中的引領、支撐作用,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脫貧致富、城市的升級、文化的挖掘等,發揮‘旅游+’的作用,形成綜合性的示范效應。這應該是示范的關鍵。”許峰如是說。
許峰告訴記者,目前來看,全域旅游示范做得比較好的,應當是比較貧困的,或者自然環境保護得比較好的地區,他們在進行旅游扶貧的創意建設。還有一些文化名城或者文化古都,通過對文化產業的升級、文化旅游的開發、文化品牌的開發,實現全域旅游的發展。而一些綜合性城市,一二產業比較發達,如果沒有什么特別的話題,可能很難快速實現全域旅游的布局與服務業比例的快速提升。“從受眾的角度來說,全域旅游建設的標準應該是,旅游者能夠全自助地休閑旅游,這就要求交通便捷、網上預訂便利等。這在過去是比較難實現的,現在已經比較容易了。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為全域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成本上的可行性,在技術上也可行。如果再在體制機制上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的發展會取得很大的成效。”許峰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