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新城投資官方微信,實時了解公司最新動態!
四川旅游新聞網消息(記者 文強)7月12日,記者從成都市房管局獲悉,成都市正式公布了第十一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彌牟鎮溫氏宗祠、大同鄉景溝廊橋、明月窯、原四川省青城造紙廠廠房等13處歷史建筑入選名錄。據悉,成都市房管局正在按照擴面增量、搶救保護歷史建筑的要求,增加歷史建筑保護數量,今年已經公布兩批名錄,計劃下半年再公布兩批,截止目前,成都歷史建筑數量達到118處。
“本批次歷史建筑中有好幾處都位于成都市特色鎮和川西林盤內,對特色鎮和川西林盤的建設打造形成重要的文化支撐。”成都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說,如明月窯、黃龍溪鎮鐵匠鋪等歷史建筑均位于特色鎮內,興義鎮劉家院子就位于新津縣興義鎮岷江社區的菜棚子林盤內。
見證茶馬古道歷史:大同鄉景溝廊橋
大同鄉景溝廊橋位于邛崍市大同鄉景溝村1組,建于1939年,距大同鄉2.8公里,距邛崍市區20公里。原名為“金風橋”,后更名為“景溝廊橋”,是當時茶馬古道上的一處通道,為絲綢之路提供了交通便利。該橋為石木結構,橫臥河面,橋面為紅砂石板,橋下兩個石拱相連,橋長11.6米、寬3.4米,走廊兩側各砌10根沙木立柱,樓閣為寶頂二層古木青瓦,廊橋兩端飛檐翹角,裝飾樸素大方得體,氣勢不凡,對研究當地交通發展歷史和茶馬古道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留下工業文明記憶:原四川省青城造紙廠廠房
位于都江堰市壹街區玉壘路51號的原四川省青城造紙廠廠房,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筑面積5928.6平方米,占地面積7666平方米,鋼混結構。原為青城造紙廠廠房,由輕工部上海設計院設計。5·12大地震后由上海對口援建,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院采用“建筑再生”設計理念,在青城造紙廠原廠房基礎上,重新設計建設而成。圖書館分為兩個區,以保留的廠房為主體,在原廠房空間利用輕鋼結構加建兩層樓面,作為借書、閱覽場所;與廠房主樓轉折相接的是新建的報告廳副樓,兩個區形成一長一短,一新一舊的“Y”字形布局。 2010年3月正式開工,11月15日開館運行。現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該建筑是上海市對口援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既留下了工業文明的城市記憶,又注入了精神文化重建的新內涵,是上海人民和都江堰人民歷史、情感、文化的見證和延續。

網紅“明月窯” 傳承邛窯文化基因
明月窯位于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12組,建于清代,建筑面積100平方米,占地面積400平方米,泥磚砌體結構,是原上張碗廠舊窯址。窯址地表保留有一座較完好的階梯式龍窯,總長19.5米,寬5.5米,窯址7個窗,每窗10行,每行18-22墩,每墩36-40件,生產碗、罐、缽、燈盞、杯、四耳缸等。截止2008年初,該窯仍在繼續生產,“5.12”地震后廠房及窯爐受損,旋即停產。2012年,著名旅游策劃人、陶瓷品牌“掃云軒”創辦人李敏考察張碗廠的龍窯,提出明月村發展邛窯產業,恢復明月窯,成立明月國際陶藝村,建立起以陶為主的手工創意聚集區,打造陶瓷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2014年初夏,依托張碗廠傳統陶瓷制作資源,明月村明月窯重新開窯,這座百年老窯再次煥發新春。現屬明月村12組集體所有,作為邛窯遺址參觀。
明月窯,從窯爐設備、陶土分析、釉料配方等各方面,既傳承邛窯優質基因,又注入來自景德鎮的陶瓷生產專家富含現代陶瓷技藝的創意和技法。中國臺灣“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認為,明月窯是一直在燒制陶瓷的老窯,屬于原汁原味的典型邛窯,其燒制工藝完整保存唐代技藝。
新聞鏈接:
成都市第十一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
名稱
區域
地址
彌牟鎮溫氏宗祠
青白江區
彌牟鎮火星社區16組
原金堂縣縣政府大門
青白江區
城廂鎮槐樹街社區西街10號
黃龍溪鎮鐵匠鋪
雙流區
黃龍溪鎮復興街41號
唐昌街道青春村劉家院子
郫都區
唐昌街道青春村1組
原四川省青城造紙廠廠房
都江堰市
壹街區玉壘路51號
道佐鄉郭家大院
邛崍市
道佐鄉寨溝村15組
大同鄉景溝廊橋
邛崍市
大同鄉景溝村1組
悅來鎮陳家祠堂
大邑縣
悅來鎮丹鳳村11組
興義鎮劉家院子
新津縣
興義鎮岷江社區菜棚子林盤內
民航飛行學院陳列館
新津縣
花橋鎮長春村5組
安西鎮岳氏宗祠
新津縣
安西鎮月花村5組
明月窯
蒲江縣
甘溪鎮明月村12組
廖啟清故居
蒲江縣
壽安鎮插旗山村6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