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新城投資官方微信,實時了解公司最新動態!
四川發布記者今(7)日從四川省旅發委獲悉,四川正發揮優勢,創新機制,積極探索四川旅游扶貧新路徑。
目前,四川制訂了旅游扶貧示范區(點)、民宿旅游達標戶的創建標準,并聯合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全面啟動了旅游扶貧示范區、示范村和民宿旅游達標戶創建工作,力爭2016年建成3至5個省級旅游扶貧示范區,30至5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300至500個民宿達標戶。同時,力爭2016年建成省級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20個。
2015年全省從事旅游業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0元
近年來,我省通過發展旅游帶動農民致富的行政村已超過5000個,帶動800余萬農民直接和間接受益。
2015年,全省農民從旅游發展中得到人均純收入786.2元,比上年人均增加81.7元,比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增速(9.6%)快2個百分點;其中,全省從事旅游業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0.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24.9元。
旅游扶貧 “一盤棋”
在創新機制方面,全省旅游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年初成立,統籌協調推進旅游扶貧工作。于 4月12日在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
依托科研院校和社會機構設立了“四大片區”(秦巴山片區、烏蒙山片區、高原藏區、大小涼山彝區)旅游扶貧促進中心,為全省旅游扶貧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創新構建了社會化推進旅游扶貧工作機制,全省旅游扶貧 “一盤棋”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構建1+4+N旅游扶貧規劃體系
圍繞富民增收、脫貧奔小康目標系統規劃旅游扶貧工作,四川積極構建1+4+N旅游扶貧規劃體系。即:組織編制《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貧專項規劃》,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四大片區”旅游扶貧專項規劃和指導相關市州和貧困縣編制旅游扶貧實施方案;按照國家旅游局開展旅游規劃公益行動的部署,組織我省旅游規劃資質單位對優先開展旅游扶貧的重點村免費編制村級旅游扶貧規劃或實施方案,提供旅游規劃設計、旅游項目包裝等技術服務和專業指導。
據悉,《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貧專項規劃》已編制完成初稿,預計6月份完成編制工作。
1443個貧困村適合發展旅游
同時,厘清抓手,拓展旅游扶貧空間。通過對全省旅游資源進行認真梳理和反復督查核實統計,目前,我省共有1443個貧困村適合發展旅游。
四川旅游扶貧的三大抓手被明確提出:一是打造景區帶動型。旅游業扶貧工作逐步推進,通過景區帶動周邊沿線及鄰近的貧困村脫貧已成為四川旅游扶貧的重要模式;二是發展鄉村旅游型。近年來,鄉村旅游占四川旅游總收入接近三成,成為了四川游客最喜歡的短期出游方式。在旅游資源富集的鄉村,當地村民在城鎮、公路沿線,按照“風貌特色化、功能現代化、服務標準化”要求,通過依托城鎮、公路沿線等,發展鄉村旅游特色業態,開辦農家樂和經營鄉村民宿,打造景觀農業、休閑農業,成為第三產業的經營業主,以多種業態、多種方式為游客提供服務,增加經營收入,實現脫貧增收;三是開發旅游商品型。結合地域特色和市場需求,按照“創意化的文化產品、文化化的實用產品、旅游化的農副土特產品”三大類型,積極推動貧困地區旅游商品開發。將當地農特產品運送到景區、農家樂等游客相對集中的區域,或者以“電商”方式銷售旅游產品。
旅游扶貧觀測點助推旅游扶貧成效的擴大和鞏固
除了加大投入力度,四川還設立了旅游扶貧觀測點。借助國家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觀測中心,在四大片區精選了涼山州雷波縣羅漢溝村、阿壩州小金縣長坪村、巴中市通江縣梨園壩村、瀘州市古藺縣富民村、達州市宣漢縣黃連村、甘孜州鄉城縣克麥村6個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觀測點,及時分析解讀監測數據,總結旅游扶貧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鞏固和擴大旅游扶貧成效。
下一步,將借力四大片區旅游扶貧促進中心,構建覆蓋全省的旅游扶貧監測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