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新城投資官方微信,實時了解公司最新動態!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級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第八次黨代會和省委八屆二次全會關于旅游業要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緊緊抓住未來5到10年旅游發展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充分發揮我省旅游資源優勢,打造旅游精品,促進旅游業在現有基礎上更快更好地發展,盡快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強省轉變,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一)省委、省政府作出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的決策以來,尤其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全省上下思想認識統一,工作力度加大,著力做大做強旅游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2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66.7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1%;外匯收入2億美元,增長20.7%;旅游總收入380.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1.1%。旅游外匯收入和旅游總收入增長速度分別高出全國平均增幅6.1和10.4個百分點,旅游總收入和增幅都位居西部地區首位,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帶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促進全省經濟新跨越起到了較好的支撐作用。但是,我省旅游業的發展水平與發達省市區相比,與建成西部旅游經濟強省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必須積極行動,抓住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先進的經濟思想和經營理念創新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著力解決制約旅游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推動我省經濟實現新跨越。
(二)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保護與開發并重,以大開放促大發展,以經營城市促進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鎮建設,圍繞兩條主線,打造五大精品,提升四大遺產,開發五大片區,建設一座名山,加快兩個轉變。即:圍繞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兩條主線,著力打造“中國第一山”、九寨溝與黃龍、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大熊貓和都江堰一青城山五大精品;全面提升九寨溝、黃龍、樂山大佛一峨眉山、都江堰一青城山四大遺產地水準;重點開發好成都中心旅游區,大九寨國際旅游區,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川、陜旅游合作區和川、黔、渝旅游“金三角”五大片區;盡快將峨眉山建成中國第一名山;實現旅游形態由單一觀光旅游向觀光與休閑、度假、會議、會展等特色旅游轉變,旅游市場由國內游為主向國內游與入境游并重轉變,建成全國旅游經濟強省。
(三)我省旅游產業加快發展的目標。提前實現《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產業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決定》(川委發[2000]48號)提出的支柱產業目標。到2005年,旅游總收入達到590億元,相當于當年全省GDP的10%,年均增長幅度在20%以上,力爭達到30%。到2010年,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幅度達到20%,相當于當年全省GDP的15%以上,建成全國旅游經濟強省。
二、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
(四)著力打造“中國第一山”。全面整合峨眉山、樂山大佛及其周邊區域和城市的旅游資源,完善旅游基礎服務設施,提升旅游景區檔次,建成我國一流的國際旅游精品,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實現樂山市旅游的“二次創業”,促進區域綜合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
(五)加快建設大九寨國際旅游區。以九寨溝、黃龍風景區為龍頭,以整合阿壩州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為重點,建設大九寨國際旅游區。其范圍包括:九寨溝、黃龍、神仙池、牟尼溝、丹云峽、若爾蓋草原、九曲黃河第一灣、紅軍長征紀念碑園、九寨天堂、白河、勿角自然保護區、漳扎鎮、川主寺鎮等景區和小城鎮。通過2—3年的努力,將大九寨國際旅游區建成四川連接世界的橋梁與窗口,最終形成集會議、觀光、休閑、度假、運動探險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旅游精品,成為我省入境旅游的標志性產品。近期要盡快整合九環沿線旅游資源,合理布局,形成特色,以滿足九寨黃龍機場通航后游客“空中走”、“地面游”的需要。同時,將九環線納入全省生態環境建設、造林綠化規劃優先實施,率先將九環線建成風景優美、環境一流的綠色走廊,形成新的旅游經濟帶。
(六)盡快將成都建成西部重要的中心旅游區。成都市要以經營城市的理念,高起點、高水平搞好城市規劃,突出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完善城市功能,形成獨特風格,提升城市品位,建成最佳旅游城市。充分發揮成都特大型城市的聚集功能,以九環、成樂峨等黃金旅游線路為支撐,整合成都周邊旅游資源,形成輻射力強、帶動作用大的中心旅游區,力爭在“十五”期末把成都建成觀光、度假、商務、會展、都市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西部地區旅游中心城市和四川旅游便捷的中轉口岸。開發建設的重點是:
1.進一步發展成都一眉山一樂山一峨眉山旅游帶,加大對珍貴世界遺產資源的保護,著力提高品牌形象和知名度,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力爭將峨眉山建成“中國第一山”,成為集觀光、度假、療養為一體的旅游目的地。同時,加大三蘇文化、沫若文化、長壽文化的深度發掘與整合,形成融佛教文化與歷史文化、長壽文化為一體的成都一眉山一樂山自然與歷史文化旅游帶。
2.加大都江堰水文化和青城山道教文化資源的深度發掘,切實做好珍貴資源的保護工作,高水平規劃建設都江堰市,著力打造最佳旅游城市品牌,力爭使其成為成都市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的基地。
3.進一步搞好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和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建設,在臥龍建設大熊貓野生放養觀賞園。加大三星堆一金沙遺址和大熊貓棲息地世界遺產申報和開發的力度,實施精品建設工作方案,不斷提升品牌形象;力爭在2005年將三星堆、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建成世界旅游精品。
4.加大成都、德陽、綿陽、廣元聯合開發旅游的力度,形成以古蜀文化、三國文化為特色的成、德、綿、廣文化旅游帶。
5.以成雅高速公路為軸線,整合石象湖、蒙頂山和碧峰峽旅游資源,建設旅游生態休閑度假區。
(七)整合區域旅游資源。實施旅游開放戰略,按照區域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強與周邊省市區的合作與互動,整合區域旅游資源,加快與西藏、云南聯合開發“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進程,打造“康巴文化生態旅游區”;聯手與貴州、重慶共同開發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盡快建成佛寶一黃荊老林旅游區;加強與重慶的合作,主動做好安岳石刻擴展到重慶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協調工作;加大與陜西聯合開發“川陜旅游合作區”的力度,形成新的區域旅游亮點。
(八)大力創建優秀旅游城市,加快地方特色旅游資源開發。各地要緊密結合經營城市積極開展創建優秀旅游城市活動,大力改善城市環境,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和形象。宜賓、自貢和瀘州市要以自然歷史名勝為特色,聯手重點培育蜀南竹海、五糧液博物館、恐龍博物館、鹽業博物館、長江第一灣等知名品牌,構建川南旅游發展合作區。南充、遂寧、廣安、廣元、巴中和達州等市要充分挖掘區域內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共同攜手做好以“小平故里”為中心的將帥故里游、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游”、嘉陵江自然風光游、安岳石刻藝術之鄉游和閬中古城游等大文章,辦好巴人文化節和巴渠文化節。樂山和涼山要聯合打造峨邊黑竹溝一涼山美姑大風頂線路,努力形成川西南片區旅游的新亮點。涼山還要重點搞好西昌航天城的建設和邛海與瀘沽湖的開發。
(九)搞好民族民間文化的開發。深度挖掘巴蜀文化、康巴文化、藏羌文化、彝族文化、摩梭文化內涵,把川劇、曲藝、武術、雜技、民族歌舞表演與文化旅游結合起來,把川菜、川酒、川茶文化與特色旅游結合起來,提高旅游活動的文化附加值。打造桃坪羌寨、道孚民居、丹巴藏寨碉樓、德格印經院、格薩爾王故里、彝族博物館、藏羌族博物館、九寨天堂藏羌文化保護區等旅游品牌。組織辦好民間節慶活動,包裝、推出具有濃郁四川民族民間特色、體現時代特色的優秀節目。省上重點抓好“南國冰雪節”、“攀枝花國際長江漂流節”、“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康定國際情歌節”、“中國(四川)國際熊貓節”、“少數民族藝術節”等已形成特色的固定節慶活動,進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十)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公路交通要加快建設4大旅游環線:
九環線(北環線):成都一廣漢一綿陽一江油一平武一九寨溝/黃龍一松潘一茂縣一都江堰一成都。該線重點加快環線主干線川主寺一黃龍一丹云峽一平武公路改造和川主寺一九寨溝縣高等級公路改造。
西環線:成都一都江堰一臥龍一四姑娘山一丹巴一康定一海螺溝冰川一雅安一成都。該線重點加快都江堰一汶川高速公路建設;臥龍一四姑娘山一夾金山一蜂桶寨一寶興一雅安公路改建;康定一亞丁、鄉城一得榮一太陽谷油路改造。
南環線:成都一峨眉/樂山一自貢一宜賓一瀘州一內江一成都。該線重點加快樂山一宜賓高速公路建設和宜賓一長寧一江安公路改造。
東環線:成都一遂寧一南充一巴中一達州一廣安一重慶一內江一成都。該線重點加快南充一廣安一重慶高速公路建設;南充一達州一巴中一閬中一綿陽重點路段改造。
在近期內至“十五”期末,要構筑香格里拉旅游環線,加快稻城—日瓦一亞丁一瀘沽湖公路建設;攀枝花一鹽源一瀘沽湖公路改造;加快建設紅原一瓦切一川主寺、小金一丹巴一塔公一康定一瀘定—二郎山、宜賓一蜀南竹海、西昌一瀘沽湖、廣元一青川一平武等旅游干線公路,盡快建成省內旅游公路網絡。同時,要充分發揮廣元高速公路的作用,加快改造建設廣元劍門關景區道路,精心打造三國遺蹤旅游線,形成三國歷史文化游快速通道。加快雅安一西昌高速公路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加快西昌一攀枝花高速公路建設進程,再造攀西陽光之旅。盡快規劃建設通往川、黔、渝旅游“金三角”黃荊老林、佛寶森林公園等重要景區的公路,完善基礎設施,形成新的旅游“亮點”。
水路重點發展成都一黃龍溪一仙女山一中巖寺一平羌江一峨眉山一樂山一成都水上黃金旅游線,形成新的特色旅游。
航空建設:進一步完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樞紐功能和設施,盡快完成成都雙流機場航站區北指廊工程,為積極開辟成都至美國、歐洲等國際航線,縮短游客入川時間,創造一流的旅游環境。圍繞 重點旅游景區,積極培育航空市場,開辟新的旅游航空線路,充分發揮已建成和即將建成的9個支線機場的作用,形成干支合理的立體旅游航空網絡,有效促進航空支線機場的建設、經營和發展。
購物設施建設:成都市要在城市建設和商業網點規劃中,將旅游購物作為經營城市、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重點,在黃金旅游線路和市區建成1-2個大型旅游購物超市,聚集全川乃至全國的重點優勢旅游商品和紀念品,滿足游客購物的需求;各地要將旅游購物的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和景區建設的總體規劃,從本地實際出發,建設特色鮮明的購物中心。
其他設施建設:旅游區的通信網絡規劃和建設要適當超前,逐步實現重點旅游區和旅游線路的有線、移動通信無盲區;加快完成重點旅游發展地區特別是三州農網改造,鼓勵旅游賓館、飯店及當地居民使用電力、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區和重點旅游景區景點要著手新能源項目的引進和基礎設施建設,盡快解決燃煤、燒柴污染空氣、環境等問題;重點旅游城市要規劃建設一批旅游車觀光停泊點。
(十一)搞好旅游發展規劃。各地要按照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和《四川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要求,按旅游產業綜合要素編制旅游發展規劃。旅游發展規劃要與本地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相協調,與建設、交通、林業、文化、宗教等相關專業規劃有機結合。各地的旅游發展規劃、旅游景區規劃、跨區域旅游片區發展規劃必須按規定程序報批后才能實施,凡沒有批準規劃的旅游項目,一律不得開發。同時,要加大對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重點景區要逐步完善宣傳教育設施,不斷提高游客保護生態環境和文物的意識,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九寨溝、黃龍、樂山大佛、峨眉山、青城山和都江堰等重點景區要按照國際慣例運作,在經營、管理、服務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遵循國際標準,盡快實現與國際接軌,創造具有國際水準的景區環境,提供一流的服務,以適應旅游業日益國際化的需要。
(十二)大力搞好招商引資。進一步解放思想,將我省的旅游資源開發和景區經營性項目向國內外投資者開放,形成全社會辦旅游、有實力的人辦旅游的良性發展格局。著力搞好招商引資工作,策劃、包裝一批優勢旅游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吸引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大財團參與我省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按照旅游資源所有權、管理權與項目特許經營權三權分離的原則,以特許、轉讓、承包等方式,依法對景區經營項目實行公開招投標,加快景區的開發與建設。創新我省旅游產業發展投融資體制,按市場化方式進行資本運作,籌集的資金主要用于我省旅游資源的保護、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景區的開發建設等,在不增加各級政府財政負擔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我省旅游業投入不足、低水平發展的格局,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旅游市場的需求。
(十三)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各地的主要新聞媒體要將旅游宣傳作為重要內容,精心策劃,形成合力,共同營造發展旅游的良好輿論環境。大力拓展海外市場,針對不同的客源國市場,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促銷活動,每年在主要客源地組織1-2次富有實際效果的促銷行動,并進一步開辟新興的客源市場。鼓勵大型旅行社在境外設立辦事機構,發揮窗口作用,不斷拓展海外客源市場。積極爭取中央媒體、境外媒體加大對我省發展旅游業的新舉措、新成效、新亮點的宣傳,按市場化運作,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確定知名媒體,對四川旅游的整體形象進行策劃、包裝和宣傳,盡快開播四川旅游頻道和欄目,滾動播出旅游節目。各地要在主要旅游城市規劃、設置四川旅游公益廣告宣傳區。在各主要口岸(機場、車站、碼頭等)、交通主干線及城市出入口和重要的公共場所免費發布四川旅游公益形象廣告,并納入相關市政建設規劃。
(十四)加快旅游產業信息化建設。推進“金旅工程”,構建四川統一、規范的信息技術平臺,建好旅游信息數據庫,組建四川旅游信息專業網絡,并與各市、州及主要景區聯網,網上發布旅游信息和開展網上服務。旅游、統計部門要適應旅游發展新形勢,建立旅游產業發展統計監測體系,搞好旅游統計,為政府決策和社會需要提供數據信息。
(十五)努力培育有知名品牌和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旅行社集團。鼓勵支持民營、外資企業參股、控股國有旅行社,吸引國外知名旅行社到我省開辦分文機構,參與我省國有旅行社的改組改造,切實推進產權多元化,力爭在2004年底前完成國有旅行社改制。按照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加強旅行社的建設與管理,進一步搞好對旅行社從業人員特別是導游的培訓,全面提高人員素質和服務質量。
(十六)按國際慣例和國際標準興辦和管理旅游賓館飯店,吸引國內外知名飯店集團參與我省旅游飯店的經營管理,加快我省旅游飯店集團化和與國際接軌的進程,提高服務質量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鼓勵旅游運輸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積極與共他運輸企業和旅行社車隊等進行資產重組,組建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集團。
(十七)進一步加大對具有四川深厚文化底蘊和代表各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開發與創新力度,不斷提升四川旅游商品的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重點搞好蜀繡、根雕、竹編、民族服飾、旅游食品和文物仿制品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的深度開發,九寨溝、三星堆、大熊貓等重點景區要集中人力、物力在今年內研發出代表景區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紀念品,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游客喜愛的旅游商品和紀念品,做大做強一批旅游商品生產與銷售企業,提高旅游商品銷售收入在旅游總收入中的比重。
三、加快發展的保障措施
(十八)調整充實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對全省旅游產業發展的綜合協調、監督檢查、行政執法、行業管理和指導服務的職能。各地要進一步理順關系,調整充實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切實加強旅游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省級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各自職能作用,支持旅游產業做大做強。
(十九)從有利于景區景點的發展和對整個旅游業的帶動出發,對景區管理體制進行必要的改革。規模較大、有條件的風景名勝旅游區,按照機構精簡、人員精干的原則,設置必需的政府管理機構。沒有設立政府管理機構的旅游景區,應盡快建立,以加強對景區實行統一的領導與管理。
(二十)由省減負辦牽頭,省財政廳、省旅游局、省物價局參加,對全省賓館飯店業、旅游運輸企業、旅游生產企業的行政事業收費項目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公布收費項目和標準。除國家和省確定的收費項目外,該取消的取消,該降低標準的降低標準,堅決杜絕重復收費和亂收費。允許旅游運輸企業實行淡季報停制,免收有關費用,具體辦法由省交通廳會同省財政廳、省旅游局研究制定。對旅游運輸企業的安全檢查要減少環節,盡量方便旅游運輸企業。對省確定的重點旅游開發區,在嚴格執行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前提下,由當地政府向省政府申報土地使用規劃。在不違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對符合批準規劃的旅游項目,可由當地政府委托旅游部門或公開招標組織開發建設。
(二十一)加大對宣傳促銷的支持力度,對旅行社使用貸款進行宣傳促銷成效明顯的,各級政府有重點地適當給予貼息支持。對旅游企業創匯收入達到一定規模的,政府給予獎勵。省屬旅行社、旅游企業的貸款貼息及創匯獎勵可在省旅游發展資金中安排。
(二十二)充分利用我省教育資源,整合備高等院校旅游專業和旅游學校的資源,加大培養中高級旅游經營管理人才、涉外人才和熟練技工的力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各級有關部門應安排專項經費,有計劃的選送部分優秀年輕干部到高校、旅游強省或國外旅游機構進行深造,積極創辦四川旅游大學,促進我省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和旅游人才培養。
(二十三)以成都為中心,成都一樂山一峨眉山和成都一九寨溝一黃龍兩條精品線為重點,繼續開展旅游市場的專項整治,著力解決我省旅游市場存在的非法經營旅行社業務,承包、轉讓旅行社經營權;駕導人員私拿回扣索要小費,欺騙、強迫旅客購物和“宰客”;景區臟亂差,服務質量不高;旅游行業不正當競爭等突出問題,為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創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
(二十四)建立旅游產業發展激勵機制,激勵旅游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四川旅游,促進旅游業發展。
(二十五)由省旅游局會同省政府督辦室加強督促檢查,抓好本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OO三年六月十七日